12月21日至22日,学校2024年度(第七届)“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展示活动在人民大街校区逸夫教学楼智慧教室举办。
活动以“创智慧课堂,筑东师金课”为主题,展示了东北师范大学以及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东师组团院校哈尔滨师范大学、白城师范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伊犁师范大学的27个课堂。活动邀请了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高夯教授、文学院刘雨教授、音乐学院尹爱青教授、化学学院孙文东教授授担任常驻评审专家,20个学院(部)负责人担任轮值专家。同时,学校还邀请了4名学生代表作为观察员现场参与课堂效果评价。学校副校长邬志辉以及教务处相关人员参加了活动。
邬志辉在开幕式上做了讲话。他指出,学校“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建设工作是深入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教育家精神、践行学校“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院(部)教研室一起磨课研课、教师们精心备课上课、同行们积极听课议课、专家们悉心评课导课,“两代师表 课比天大”的教学质量文化逐渐落地生根。这也为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他希望能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浓厚学校“乐教、善教、研教、示教”的优良教风,希望教师们能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把展示活动经验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打造出更多内容有深度、形式有活度、氛围有热度的“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
今年的示范课堂展示活动仍然坚持“线上直播+线下观摩+现场带生授课+智慧学习空间”的特色。展示活动包括现场教学、教师说课、专家点评三个环节,展示课堂以“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为教学目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生成性和挑战度。参加展示的27个课堂覆盖了全校20个学院(部),27位主讲教师包括8位教授、14位副教授和5位讲师,线上直播观看突破22万人次。
展示活动结束后,专家组组长高夯教授代表评审专家组进行了总结点评。他认为,经过多年的“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建设,参加展示的课堂教学水平有了持续提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根本的教学理念更加凸显,课程思政在课程中有了充分体现,教师们在教学方法设计上更有艺术性。通过开展网络直播、建设示范课堂课程资源库、吸纳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东师组团院校加入展示等举措,充分发挥了我校课堂教学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了组团院校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展示活动期间,教务处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报告》。他指出,为了进一步挖掘“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的引领作用,学校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凝练形成反思性对话、认知性范例、具身性体验、研究性项目、创造性实践等五种具有典型性、推广性的生本探究教学模式,并总结了五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教学结构图、适用学科和适用内容。同时也给出了完善课堂教学的建议,主要包括进一步突出学生中心,加强对学科的深度理解,加强育人元素与学科理解的深度融合,加强学科理解向教育形态的转化,体现留白的艺术,提升数智素养、增强技术支撑性,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功能。
自2018年以来,学校连续七年开展“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建设活动,共建设示范课堂677个,覆盖学校本科课程总数的28%;其中182个课堂参加了校级展示活动,来自我校20个学院(部)的166位教师、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东师组团院校的10位教师,2800余名学生一起向全国同行展示呈现了精彩纷呈、百花齐放的课堂。这其中有86名教师在东北师范大学“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引领下走向全省、走向全国,在近5年的吉林省本科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各种教学赛事活动中有81人次获奖。在建设示范课堂的同时,学校还建设了“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专题网站,出版《“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案例集》,实施课程考核评价改革,启动本科教学综合改革“揭榜领题”项目,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示范课堂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全校,形成了全员以改促教、以改促学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了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初审:徐 萌
复审:闫 冬
终审:吕春宇